精英兒童網
好文分享

 
 
 

劉千睿 臨床心理師

解讀小孩『不要不要』的練習

 兩歲兒的「不要不要!」是否激怒很多爸爸媽媽呢?

兩歲兒處於「我長大了,但偶爾也想要當小寶寶」以及「我都要自己做,但有時也要別人幫我做」的各種對立掙扎,內在想法與感受越來越多,但不知道怎麼表達,所以他們會有各種內在衝突,都以「不要不要!」顯現出來,就變成外在衝突了==。
Daniel進入這個時期好一段時間了,就算我是心理師,還是兒童心理師咧!一天聽一百遍下來,也是惡向膽邊生,回他一句「不要就不要吃!」或「不要媽媽那我走!」。但每次就會得到更激烈的大哭,真是毫無效能的一段親子對話,純粹就是兩個人互相生氣而已。
但隨著Daniel的語言表達越來越豐富,我跟先生終於找到解開「不要不要!」的神秘金鑰!就是給他更有效能的句子!


情境一、「不要=等一下」:⋯⋯

吃港式飲茶,Daniel吃了兩盤蘿蔔糕,第二盤吃剩下半塊,這時來了蛋塔,他想要吃,就把蘿蔔糕往外一推說:「這個不要」,先生說:「你不要了嗎?」然後就夾走吃掉。等Daniel吃了幾口蛋塔後,他問說:「我要吃蘿蔔糕」,我們大驚:「你剛剛不是說不要嗎?爸爸吃掉了」,接著就得到大哭小兒一枚,然後亂丟蛋塔跟桌上的餐具。

 我本來很火大,靈光一閃問他:「你剛才說的不要,是等一下再吃的意思嗎?」,Daniel突然收住眼淚說:「對!等一下再吃」,我們跟他道歉說不知道他的意思,也請他下次要說「這個等一下再吃」不然會被誤會。被同理的Daniel情緒緩和下來,決定接受吃流沙包。

之後去駁二玩時,本來在吃雞塊的Daniel,看到蘋果乾,就把雞塊拿給我「這個不要」,我們馬上警報大響,小心奕奕的問他:「是不要吃,還是等一下再吃?」,Daniel若無其事地說「等一下再吃」,哇賽!我們馬上收回紙袋裡,果然過沒1分鐘他就把雞塊討回去吃了。父母覺得safe~~


情境二、「不要=不知道該怎麼辦」

Daniel想帶著新買的小機器人去洗澡,我跟他說那個有電池泡水會壞掉,希望他帶別的玩具進去,他一直堅持要帶,我被纏到不行就說:「那你後果自負」。

先生抱他進浴缸時,他突然大哭說不要!先生以為他不要泡澡了,就又抱出來,Daniel更生氣地大哭說要泡澡,又抱進去,又說不要!他哭到更說不出話來,還一直躺地扭動,因為很危險,弄到好脾氣的先生都煩躁起來問他在幹嘛啦!只好不管他哭隨便洗了澡,抱出來冷靜下來了,先生才問出來是:他想要帶機器人去洗澡,但又擔心媽媽生氣,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
 我就重新跟他解釋:「有些玩具可以泡水,有些玩具不行,你可能還不會判斷,你可以先問爸爸媽媽,我們教你判斷,以後你就會自己判斷了」。Daniel表示理解。

 之後要挑洗澡玩具時,他都會問我們:「這個可以泡水嗎?」,我們就會跟他解釋:「這個是紙做的不行,這個是塑膠的可以」或是「這個有電池不行,這個可以」。現在Daniel會自己說:「這個有燈的不

行,這個已經壞掉沒裝電池的可以」。


情境三、「不要=我害怕你生氣」

Daniel一直以來的個性,如果被稍微拒絕或制止,就會很傷心,我們也都盡量慢慢好好的跟他說,不然他就會說「不要媽媽(爸爸)」,取決於是誰限制他,然後哭著跑向另一個人要求抱抱。我有一次很累,制止他自己插吹風機插頭,被他尖叫哭「不要媽媽!」時爆走,我也大哭地說:「你不要媽媽,我好傷心,我要到外面去」。結果他也爆哭,自己開門追出來,一直抱著我但一直說:「不要媽媽、不要媽媽、爸爸抱抱啦!」噗!是在狗血什麼,後來大家冷靜了才知道是他害怕媽媽生氣,我們就教他要改成說:「媽媽你好好講!」,這個還在練習中,因為有可能媽媽氣起來不想好好講。(結果是媽媽要持續練習好好講)


本文轉載自劉千睿臨床心理師【教養的身心靈練習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rentingpractice2019

 

相關推薦課程

 
 

其他相關文章

 
 
icon_BackToTop